建設海綿城市排水板起到決定性作用,關鍵在于不斷提高“海綿體”的規模和質量。過去,城市建設追求用地一馬平川,往往會填湖平壑。根據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》,各地應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湖、濕地、坑塘、溝渠等“海綿體”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;受到破壞的“海綿體”也應通過綜合運用物理、生物和生態等手段逐步修復,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。有條件的還應新建一定規模的“海綿體”。
根據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》,海綿城市建設要以城市建筑、小區、道路、綠地與廣場等建設為載體。比如讓城市屋頂“綠”起來,“綠色”屋頂在滯留雨水的同時還起到節能減排、緩解熱島效應的功效。道路、廣場可以采用透水鋪裝,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應充分“沉下去”。
2015年4月以來,國家先后公布兩批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,重點是要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水環境、水生態和內澇問題。但是,目前效果還不能令人滿意。 [17]
據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不完全統計,第一批試點的16個海綿城市中有10個發生內澇;第二批試點的14個海綿城市中有9個發生內澇?傮w計算,目前已納入試點的30個城市中,共有19個城市發生內澇,占比63%。這其中包括北京、天津、重慶等直轄市,還包括福州、武漢、濟南、南寧等多個省會城市。
海綿城市已經試點一年,為什么在防治內澇方面仍沒有見到成效?
根據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中央對試點城市考核的時間表是5~10年,而目前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啟動僅一年。
“海綿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,海綿城市可能需要5年、10年,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解決。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次水淹了,就說海綿城市的試點失敗了。這些海綿城市試點,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。但是,這個示范意義大多是局部性的。生態水利和國土海綿系統建設是根本出路!庇峥讏哉f。
以上文字小編個人建議,不代表網站官方